龙岗二次环境提升行动背后
发布日期:2016-09-20 0

  招商驱动下的李朗样本
在龙岗西部的南湾街道李朗片区,一度成为本轮市容环境提升的焦点话题。
据介绍,国际酒店用品、冷冻食品、物流中心等多个大型物流企业,均将在龙岗区南湾街道李朗片区崛起,并在该片区形成“产城互动”集群效应。
资料显示,南湾街道李朗片区工业区现有企业181家,员工2.2万人,2010年产值为51.89亿元,其中重点物流企业有中外运、粤信尾货、美泰公路货运等,以此同时还有知名珠宝企业和家电制造企业等。
记者了解到,对于李朗片区的规划定位及发展,龙岗区经济产业部门和南湾街道均已提升议事日程,并意图将此打造成为“崛起”的产业高地。
记者了解到,早在去年9月下旬,南湾街道办成立李朗片区驻点工作组,并在下李朗社区工作站正式揭牌成立。工作组的职责确立为“主要负责协调处理社区历史遗留用地、土地整备及拆迁安置、城市更新项目开展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,以确保全面、扎实推进产业项目落地,及早实现社区经济转型升级”。目标则是“力争在2年内,整合片区土地资源,协调进驻企业建成投产,调整和优化李朗片区产业业态和结构,进一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,促使经济、社会、环境效益和谐发展”。
上、下李朗社区是南湾街道产业集中、发展潜力较大的两个社区,面积共9.62平方公里。聚集物流、珠宝、家电三大产业,年产值为100.99亿元。近期,市及龙岗区重点产业项目和土地整备项目等相继落户。
为加快区域内的转型升级工作,龙岗区于去年底启动了创新产业系列园区计划,将一批优质载体打造成以创新型产业为主导的专业特色园区。记者发现,李朗片区的数个创新产业园区,便位列全区目录之中。
在日前的龙岗区创新产业园区进展情况汇报会上,一些数据则显示出李朗片区的种种迹象: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“云计算服务平台”及相关12家企业已确定落户李朗软件园,20多家软件企业有入驻软件园的合作意向;李朗182创意设计产业园已入驻30多家设计企业……
在这一背景下,如何进一步凸现李朗片区的集群效应,真正将其打造成为龙岗区域内新的经济增长点,成为此轮市容环境提升行动背后的关键原因。
有新近资料显示,“为集中优势资源,着力打造创新产业园区样板工程,龙岗今年将做好李朗软件园等重点启动园区的招商工作”。由此看来,招商将成为李朗片区市容环境提升的无形推手。
如何进一步凸显李朗片区的集群效应,真正将其打造成为龙岗区域内新的经济增长点,成为此轮市容环境提升行动背后的关键原因。种种迹象表明,招商将成为李朗片区市容环境提升的无形推手。
环境与产业如何联动
“西强东弱凸现,龙岗为何落后于宝安?”
在近日的深圳新闻网上,长期存在于深圳市情的这一话题,被龙岗布吉的网友“凌梦寒箫”如此抛了出来。
事实上,深圳长期以来形成的特区内外不均衡现象、东弱西强局面,一直是深圳版图上的客观现实。此番龙岗区再度推进市容环境提升工作,自然有弥补弱势、“跨越争先”的考量。
对于龙岗区而言,市容环境、公园景观等基础设施的相对滞后,公共配套的相对匮乏,成为“走出去”招商的龙岗区的一大软肋。这也成为龙岗区经济发展、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之一。
因此,环境与产业的联动,成为龙岗区在当前背景下的选择。
记者发现,龙岗区本次市容环境提升的实施规划策略,亦是根据区委区政府打造“两廊多园”的战略部署和“服务产业发展、服务民生”的要求下进行的。在提出的“一线两片多点”(一线:指深惠路;两片:中心城片区、华为片区;多点:指每个街道1-2个提升示范点)的具体策略中,多以龙岗区目前的经济产业发展为指引。
“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而言,当前经济社会发展,已由此前的拼资金、拼土地、拼政策,进入到比环境、比规划、比潜力的新阶段。环境景观的塑造、建设和提升,在关系居民幸福指数的同时,也与城市经济发展紧密相联,并且这种关联度越来越大。”有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如此告诉记者。
只有发展环境优化,洼地效应才能显现。“好项目、好企业,喜欢去环境好、配套齐的区域发展,因此市容环境提升对龙岗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”,在不同的政务会议场合,龙岗区委书记蒋尊玉都如此强调相同的这句话。
长远而言,基础设施的不断优化,市容环境的整体提升,是产业转型升级、招商引资的前提和基础。众所周知,基础设施是一个区域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基础,是整个投资环境中最为外层、最为直观、最为实在的东西,也是投资者据以衡量是否理想投资地的首要因素。
“龙岗中心城的环境挺不错的,但除了这一片,到了各个街道,无论是环境还是配套,确实留不住企业的中高层人员”,在本周一,一位企业界人士向记者坦陈,“为了让他们满意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,我们今年加了4趟往返市区与公司的班车”。
显然,这亦可视为企业界对龙岗区二度市容环境提升行动的某种回应。
需要注意的是,对于环境与产业的真正联动,龙岗区此番进行的这场市容环境提升行动,尚只是刚刚开始。
“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而言,当前经济社会发展,已由此前的拼资金、拼土地、拼政策,进入到比环境、比规划、比潜力的新阶段。环境景观的塑造、建设和提升,在关系居民幸福指数的同时,也与城市经济发展紧密相联,并且这种关联度越来越大。”有专家表示。
来源:南方日报 热点专题 

上一篇: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经贸发展质量
下一篇:电子商务迎来 “多事之秋”
在线客服